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


    第(3/3)页

    中国台湾的宏集团就是在成功地应对了三次危机之后,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1991年,宏面临成立来的首度亏损,甚至外商银行也采取了抽银根的动作,宏立即意识到这是因过去的成功导致了团队没有危机感,因此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并订下营业额的倍增目标。

    因此宏由服务业转型为制造业,并由台湾市场进军国际市场,此变革使得宏营业额自1992年的新台币300亿元,于1996年一举上升到2000亿元。

    第一次变革管理后,宏赚了很多钱,不仅因此造就了许多电子新贵,也导致宏买下德,但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并非宏的核心事业,加上外在的环境因素,造成德面临经营危机,也使得宏连带受累。

    因此,宏在痛定思痛后邀请台积电入股并购,而德也由dram业走上了现代工业,反而成为台湾投资dram事业中少数获利的公司之一。

    宏做大了之后,服务与制造都已有相当分量,因此产生了内部资源分配不均,业务与管理文化频生冲突问题。

    面临第三次危机,宏毅然决定让两家公司各走自己的路,如今负责品牌业务的宏已跻身为全球性品牌,并在欧洲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据排名首位的位置,这就是当时当机立断决定让品牌与代工业务分家的结果。

    从宏因为危机而创造规模的发展历程看来,创业之路永远是一波三折的。

    因此,商人在顺利的时候,要想到最危险的时候,而危险一旦到来,又要拿出巨大的勇气,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危机、化解危机,这才是真正的敢冒险、胆子大。

    赚钱的神奇公式

    什么是胆商呢?

    一般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胆量有多大的指数。

    而本书所宣扬的胆商,则指的是胆子大的商人,即“有胆之商”。

    这种商人敢作敢为、坚持己见、果断决策、及时出手、同时具有不怕艰难困苦的心理素质,因此他们最终都是成功的商人。

    美国华尔街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

    多年之前,在一个夜晚,华尔街有一个出租司机在某著名的银行楼前等客。

    这时候,一个银行家从楼中急急忙忙地出来,乘上他的汽车。

    汽车在繁华的街道上穿行着,银行家和司机也闲聊着,他们越聊越投机,下车的时候,银行家对司机说,你是想赚钱吗?

    过几天,有一个叫微软公司的股票要上市,只要你把家里所有的钱都买了这支股票,三五年之后,你就赚钱了。

    司机回到家里,做了一晚上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把家里仅有的1万美元全部买了微软的股票。

    5年以后,微软的股票翻了200多倍,这位司机也成了百万富翁。

    这个故事指出了股市赢家的奥秘,高智商的分析加上大胆的执行,就会成为股市赢家。

    银行家为什么要将这个赚钱秘诀告诉出租车司机呢?

    因为两人在越聊越投机的过程中,银行家发现出租司机是一个胆子大的人。

    银行家知道,换一个胆小的人,就是告诉他赚钱的机会,他也会无动于衷的。

    因此机会对于大胆的人叫机会,对于胆小的人那叫浪费。

    其实,高智商和胆子大的完美结合,不仅仅能成为股市赢家,也能成为所有商战中的胜利者。

    某一国有企业有两个能力相似的人,一个感到在国有企业中约束了自己能力的发挥,于是大胆创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下海自己创办企业,现在已是家产过千万;而另外一个人却没有下海的勇气,仍然在原有企业工作,结果因为企业经营不景气而最终下了岗。

    两个能力基本相似的人,为什么收入差距如此之大?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果?

    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人在机会把握上的差异。

    甘愿承担风险者,敢于逆流而上的有胆之商人看见机会总能把握住,因而就容易成功。

    因此,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胆子大的人。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一直灌输式的教育,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总是被老师家长教训“这个事情能做,那个事情不能做”,从而使许多人缺少了胆量,只能懦弱地、循规蹈矩地做人做事。

    而真正的强者在思想上是藐视这些陈规陋习的,在行动上是敢于打破一切禁区的。

    综观历史,没有哪一个伟人名士是胆小鬼。

    正因为具有勇气,他们才变得出类拔萃,能站在时代的巅峰傲视群雄。

    唐太宗斩杀兄弟、逼父退位;宋太祖未称帝就敢穿黄袍;康熙十几岁时勇除鳌拜……历史上凡有成就的帝王,无不胆大包天。

    就连武松,也因为在景阳冈怒打老虎,使他一夜之间成就千古美名。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必是胆大者。

    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干出一番事业,如果没有超凡的勇气和胆量,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中国人对待财富,大多数人持这样的观念,就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因此大家都羡慕那些发了财、致了富的人运气好,都在心里盘算着要是运气到了那一天,发了财后该如何如何等等,而从未大胆地付诸行动。

    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积极的思想应该是那些有勇气的人常说的“富贵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有这样一个神奇的财富公式就能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财富=行动次数×成功概率。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当中能够发几次财、发多少财取决于行动的次数乘以成功的概率,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个公式还告诉人们这样一个财富真理:胆量大者比知识多者更容易赚钱。

    知识渊博的人,想问题想得全面,喜欢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这本来是优点,但想得过多,对失败的可能也考虑得越多,就会养成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行动迟缓的弱点。

    不是万无一失的机会,他们就不会轻易地冒险,但世界上哪会有万无一失的机会呢?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将钱存入银行吃利息。

    何况,商业银行还有倒闭的时候呢!

    相比而言,没有多少知识甚至无知者,他们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认识不到风险的存在,自然也就少了对风险的畏惧,无知者无畏,他们当然会在利益引导下而积极行动了。

    过去,很多钱不是能不能赚,是敢不敢赚的问题。

    就是在市场规则日益规范的今天,这些人虽然成功概率低,但是行动次数多,能以多次的行动弥补成功概率低下的弱点,因此最终还是能获得成功的。

    光说不做或者做的次数太少,虽然能避免失败的风险,但同时也远离了成功。

    愚公虽愚,但是挖山不止,最终山还是被挖通了;智叟虽智,但是什么也不做,只有绕山而行。

    赚钱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浙商群体,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德力西的胡存中、正泰的南存辉等等。

    他们都没读过多少书,完全是凭着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胆量去创业的,虽然其间也曾遭遇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们敢于不停地去做、去尝试、去行动,最终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与上述企业家同一时期的那些大学生、虽然当时有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因为没有胆量自主创业,他们拼命读书的目的只是希望找到好工作、好饭碗,全然没有打算给自己造饭碗、给别人提供饭碗的豪气。

    结果呢?

    运气好的,在单位里面庸庸碌碌混日子,运气差的遇到了下岗,不得不去打工。

    “爱拼才会赢”,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是全无风险的。

    就算“十拿九稳”,也有十分之一的不稳啊。

    所谓的“一胆二力三功夫”:第一是冒险的胆量;第二是行动的力量;第三才是科学管理或专业技术的功夫。

    因此,商人想成功,必须做一个浑身是胆的商人,胆大不是万能的,但胆小是万万不能的。

    出路、财路是闯出来的

    有专家总结出了创业所必需的四个支点:技术、资金、经验以及人才。

    但中国最会做生意的温州人最初创业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具备,他们是凭什么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呢?

    那就是胆大,敢于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出去闯荡。

    改革开放之初,身无分文的温州人,就从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这些小生意做起,游走在全国各地。

    他们三五成群、拖家带口,过着漂泊的生活。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外出闯荡,最终闯出了令世人敬佩的业绩。

    只要敢闯,总会有出路的。

    易贤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创业而意外成功也是一个例子。

    易贤忠本是广州一家国有制药集团下属的一名厂长,因为女儿患脑疾,为筹集医药费被迫下海。

    他在第一次下海时,恰好南方大厦停业大装修,易贤忠刚好自制了一种节能电子镇流器,人家卖30元,他只卖27元。

    不久,易贤忠就接到了一批镇流器的订单,他从一个小老板处赊销了价值5000元的电子原材料,利用自己50平方米的住宅当工厂,3个月后赚了14万元。

    在赚足了为女儿治病的钱后,易贤忠又继续回原厂上班,后因工厂效益不好,才不得已第二次下海,这才有了今天资产过亿的他。

    有传媒对当今中国人的梦想做了调查,排在“中国人欲望榜”第一的就是:拥有更多的钱,多达72%。

    68%的人毫不犹豫地把“更多的钱”作为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欲望。

    此外,榜上排名前几位的理想也基本上是金钱所决定能否实现的。

    比如第二名的“环游全世界”,第四位的“开名车”,第五名的“住别墅”,第十名的“有更多的桃花运”也基本上与金钱的多少成正比。

    如何才能实现这些诱人的理想,于是又派生出了两个理想--第八名“当老板”与第九名的“中大奖”。

    中大奖当然是一条赚钱的路子,还能不劳而获,可惜中大奖的概率太小,而且只能听命于天。

    只有“当老板”才是正确的,想要赚钱,就得当老板。

    但是,当老板就得行动起来,敢于闯荡。

    生活中不时有人发出以下一些感慨:“如果我有100万,我会开一个大公司”,“如果我有1000万,我会做房地产生意……”说这种话的人只是说说而已,真正立志赚钱的人就会马上行动起来,尽早地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京城茶艺怪才段云松就是这样的人。

    段云松上初中时就开始做买卖,每到元旦就倒卖贺卡。

    他分给各年级的“代销商”每人10张贺卡,让他们到护士学校的宿舍去卖,3角进的卖一元,100张就能赚70元钱。

    有时候,他还会骑着三轮车带上几十条纱巾,等下课了就在校园里叫卖。

    到了假期,段云松就放开了手脚干,晚上在夜市卖油炸鹌鹑,白天帮着开小卖部的哥们儿卖烟,还骑着三轮车去进酱油、汽水。

    甚至在大年三十晚上,他4点钟就起床,推着炉子走3个小时赶地坛庙会去卖过桥米线。

    后来,大学没考上的段云松在某饭店做行李员,期间,他曾经为李嘉诚拎过包。

    但从小就喜欢折腾的他怎么会老老实实地寄人篱下呢?

    于是,他开民丰饺子馆,开忆苦思甜大杂院,开五福茶艺馆,还开了广告公司、健身俱乐部、大药房等等。

    这么多的买卖,这么多种行当,段云松想干什么就马上去干了,而且都还挺成功。

    把一只瓶子放在桌上,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

    蜜蜂只会朝着有光亮的一方飞,宁愿活活累死,也不朝其他方向飞。

    放进苍蝇就不同了,它们一旦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去。

    做生意也要及时调整,哪条路通就走哪条路,什么项目赚钱就做什么项目。

    这样多闯闯、多试试,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路子。

    1999年,小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地位不低,工资不错,待遇不差。

    但工作3年后,他决定自己出来闯天下,开始了5年内7次创业的历程。

    2002年,小严在农资超市偶遇一人,在对方天花乱坠的吹嘘后,小严搞了一个农资超市。

    结果因为太过于信赖他人,疏于监管造成巨大的财务漏洞,被奸人所害。

    抽身后,50万元的资金只剩下了一半。

    同年底,小严开始第二次创业,这次是搞饮料开发,但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再次失败,又损失了5万元。

    2003年,小严又开了一家书店,结果因为选择不当,周围全是实力雄厚的同行,再次失败。

    幸好及时刹车,只损失了5000元。

    2003年底,小严从遭遇“非典”找到了创业灵感,做代理消毒产品的生意,结果两个月赚了3万元。

    但随着“非典”远去之后,市场也一天天萎缩,加上国家对卫生产品的严格控制,小严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好在这次赚到了钱。

    2004年,小严第五次创业,和朋友一起做出口贸易,虽然利润不错,但他却被合伙人黑了10万元。

    后来,小严还开办了一个贸易网站,也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之后,小严决定还是做实业稳当。

    于是和父亲的老战友开办了一家电子厂,开始了第七次的创业步伐。

    由于父亲及其战友的人脉广泛,加之产品很有价格竞争力,电子厂产销两旺,一年能分红利几十万元。

    做生意成功的人,很少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第一次做生意就赚钱的,一般都是经过几次失败才发达起来,因为经商能力是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慢慢领悟。

    经过几次失败后,才会知道做生意是怎么回事。

    指望别人口传心授,是永远领会不到真谛的。

    因此,做生意就要不怕折腾,这也是商人的一种必备素质。

    1998年,农民王小虎承包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大棚,菜种得挺好,可就是卖不出好价钱。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种植当时集市上很少见到的西兰花、芥蓝等特种菜。

    凭着先前学到的一手好技术,加上他整天蹲在大棚精心地侍弄,特种菜长得个头大、色泽鲜,每天总能卖出1000多元。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王小虎发现特种菜已经不再特了,靠种菜发家的路子越来越窄,于是改做其他生意。

    他把目光投向市场,发现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绿化、美化逐渐受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花卉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就决定种植花卉。

    当时,村里的人听说王小虎突然不做赚钱的特种菜而且,都说他是挣了几个钱不知天高地厚,早晚会赔光。

    好心人都劝他不要去瞎折腾。

    可王小虎就爱折腾,认准了就要试试。

    2001年,他踏入了花卉种植行业。

    经过在花棚里一年的摸爬滚打,经营花卉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一年净赚十几万元。

    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其实就是一个折腾的过程,只要有不怕输的胆量,敢于四处闯闯,能够禁得起折腾,最终都会赚钱的。

    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世界

    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他规定队员每天必须从家跑到训练基地,但有一名队员总是姗姗来迟,让教练非常失望,甚至丧失继续栽培他的信心。

    然而有一天,这名队员比队友早到了20分钟。

    教练计算了他出发和到达的时间,惊异地发现其速度之快已接近世界纪录。

    原来,那名运动员刚跑出家门不远,就发现身后尾随着一只狼。

    惊恐的他只有拼命地跑,而狼却在后面穷追不舍,足足跑了10公里,他才把狼给甩掉了。

    一流的成绩居然是让狼给逼出来的!此事给教练很大的震动,也带来启发。

    之后,他决定用凶恶的狼犬来激发队员的潜能。

    他请来两个驯兽师,每次训练就把狼犬放出去,没过多长时间,队员们的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先后有好几位选手摘取世界大赛的桂冠。

    成功最大的敌人是谁?

    不是差强人意的环境,不是虎视眈眈的对手,而是我们自己!是自己的胆小、怯懦,是害怕困难、害怕挫折的畏惧心理,是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人如果一旦战胜了自己,就像那位被狼追赶而出成绩的运动员一样,会创造出高于自己意料很多倍的成绩,可以战胜所有对手,可以傲视整个世界。

    《国际歌》中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一个人、一个商人想要成功,只能靠自己,有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就有了征服世界的本钱。

    “推销之神”原一平是日本寿险业里的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

    但他身高只有153米,毫无气质与优势可言,他为何能创下日本保险业连续15年全国第一的业绩呢?

    为何能创下20年未被打破的世界寿险推销最高纪录呢?

    就是因为他很早就意识到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所以,原一平经常这样自我激励:

    “原一平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

    “我不服输,永远不服输!”

    “在没成功之前,都不能算是失败。”

    “将失败忘掉,谨小慎微难以成大事。”

    有一个叫罗迪的法国人,年轻的时候,他曾把1个月辛苦挣来的钱输在了赌桌上,正当他很颓丧地在街上溜达时,一个占卜的人叫住了他。

    “反正我也没钱,”罗迪这样想着向那人走近,他想算一下他的将来。

    结果那人告诉他:“你知不知道,你是拿破仑转世,你以后会有很多苦头吃,但你不会怕苦头的,因为有成功在等待着你。”

    拿破仑在法国是公众心目中的重磅偶像,罗迪觉得如果自己真是拿破仑转世,就应该会有一番大作为。

    于是他买来许多关于拿破仑的书籍,入迷地阅读拿破仑的传记。

    然后,他借了一些钱,开始创业了。

    创业初期的困难不言而喻,但困难并没有让罗迪退缩,因为他相信占卜之人的话,说他以后会有很多苦头,只要不怕苦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他。

    就这样,罗迪乐观而积极地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他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

    若干年后,罗迪成为法国的知名企业家,他的资产排名在法国富翁的前几位。

    很多年以后,罗迪很平淡地说:“我相信那个占卜的人肯定是因为看到我当时的颓丧而想帮助我,但他的话激发了我的人生斗志,让我有勇气战胜颓废的自己,因此最终取得了成功。”

    前面两个例子说明,人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勇气,这才是最大的胆量,这才能造就出卓绝,才能创造出奇迹。

    由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汉森和权威理财专家艾伦合著的《一分钟百万富翁》,主张的是“激发心灵能量而理财致富”的观点,指出“穷人要翻身致富,只在一念之间”。

    书中说,很多尚未晋升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一想到理财致富,大多都有以下的念头:“不可能的。

    除非中彩票!”

    、“我没有那个本事”、“别做梦了,哪有那种好运啊!”

    、“有谁这么好心会帮我呢?”

    ……他们用这几个简单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懦弱。

    与穷人“不可能”的逻辑相反的是,富人会常常问自己:“我肯定能得到,关键是怎样做才可以得到。”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最本质差别所在。

    “奥的利”集团的老总陈松富虽然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村家庭,但他从小就没将自己当成穷人,而是大胆战胜“穷人的我”,积极塑造“富人的我”。

    刚满8岁的时候,他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对长毛兔,放学之后就去割草喂它们。

    等兔毛长长,就剪下来,送到城里的收购站去卖。

    年末,他做了一件让全村人惊讶的事--买了全村第一只镶有17颗钻的钻石的手表。

    长大后,陈松富为了实现创造财富、改变祖辈贫穷的儿时梦想,在困难面前从未退缩和畏惧,总是全身心地投入,用整个生命去为理想打拼。

    20世纪80年代初,他费尽心血地创办了当地的第一家运输公司。

    1990年,他转产办起了当地的第一家预制板厂。

    当预制板市场日趋饱和的时候,他又抽身而退,办起了当地的第一家川菜馆。

    1994年,当川菜馆渐渐多起来的时候,他又卖掉了川菜馆,投资建起了当地第一家塑料饮料瓶厂。

    命运当然不会一帆风顺,1997年底,饮料瓶滞销。

    面对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饮料瓶子,陈松放手一搏,决定自己做饮料。

    5年后,他从无到有,硬生生地在饮料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他的饮料在国产品牌节节败退的窘境中挺立起来,5年之间,奇迹般地成就了一个10亿元的企业。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这些准则常常使一些人作茧自缚,成了他们的精神枷锁。

    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澎湃大潮下,这些人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思前想后,始终不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最后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能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要做一个商场上的成功者,首先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敢于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更要大胆行动,去勇敢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做事靠胆、成事靠胆、成功靠胆,一个“胆”字蕴含了太多成功者的哲学,“胆”既是胆量,又是胆识,更是胆略。

    既要有政治家的视野,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统领全局,又要有投资家的头脑,知道做什么赚钱,做什么不赚钱。

    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军事家的胆魄,敢于冒险、果断出手,这才是能成功、能赚钱的真正有胆识的商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