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


    第(1/3)页

    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有胆识的商人敢作敢为、果断决策、及时出手,且不怕艰难困苦,因此他们最终都是能大获成功的优秀商人。

    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

    克罗克是美国颇负盛名的麦克唐纳公司的老总。

    有一段时间,公司出现严重亏损。

    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经理总是习惯于靠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

    于是,他派人将所有经理的椅背都锯掉,“逼”着他们离开舒适的椅子。

    一开始,经理们不解、不满,觉得克罗克不近人情。

    不久,他们悟出了老总的良苦用心:椅背锯掉了,惰性的温床便不复存在,人的活力与创造力就会重新被激发。

    于是,这些经理纷纷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处理问题。

    公司效益随即扶摇直上。

    不到3个月,公司效益就扭亏为盈。

    懒惰、迟缓、拖拖拉拉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会使一个人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让人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会使人养成懒惰的习惯、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失败者。

    1998年,张朝阳为了搞到一笔风险投资资金,约定第二天上午9点与对方谈判。

    那时候,张朝阳对旧金山一点儿都不熟悉。

    为了不迟到,头天晚上,张朝阳把旧金山电子地图下载到了笔记本电脑上。

    第二天,为了赶时间,张朝阳一边开车,一边啃汉堡包,一边看电子地图。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遇上当地工人举行大罢工,所有的地铁都停运了,高速公路完全被堵住了,整个公路变成了停车场。

    张朝阳急了,就把车扔进停车场,自己跑步前进,跑了7个街区,才跑到了谈判地点--美洲银行总部。

    但还是迟到了半个小时,所以尽管谈判很成功,但最终还是没有争取到那笔投资资金。

    因为迟到半个小时,给美国人的印象是办事拖拖拉拉,连约会都不能守时的人,又如何期望人家给你投资呢?

    古书记载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市上卖猪。

    当他走到集市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被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

    此人急于想买郑人手中的猪,于是便上前与郑人洽谈。

    谁知郑人见有人来买猪,就十分生气地嚷起来:“你这伙计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天又这么晚了,哪里有功夫和你说话呢?”

    猪贩子再三劝告说:“生意人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买卖,哪里还能分天色早晚!”

    但郑人仍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猪赶进了客店。

    结果,一桩到手的生意硬是让他给蹬了。

    至于猪进了店需要花费多少店钱和饲料,他却压根儿都没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去,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

    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

    货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

    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甚至还抹杀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

    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给搅黄了。

    而故事中那位猪贩子则很懂得快购快销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

    懂得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

    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速度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率就高。

    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

    唐朝学者李肇的《国史补》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一辆载着瓦瓮的驮车打滑不前,使得后面几十辆货车受阻。

    这些货车必须尽快赶到前方的一座小镇,否则,价格要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十分着急。

    后来,货主忍不住了,就问前面那人:“车上的瓦瓮共值多少钱?”

    对方回答:“八千钱。”

    货主便叫随从给那人八千钱,然后叫人将瓦瓮全部推下了山崖,使自己的货车得以尽早到达目的地,卖一个好价钱。

    做生意就是“与狼共舞”,就得必须习惯于“快三步”而不是“慢四步”,“慢四步”的节奏只能会让自己被群狼吞噬。

    成熟的生意人做人做事做生意都干净利落,其雷厉风行的风格往往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

    巴鲁克是华尔街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这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曾经担任过威尔逊、柯立芝、罗斯福、杜鲁门总统等好几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

    其中,杜鲁门总统对巴鲁克的评价是:这个人认为自己应该管理整个地球,甚至还能管理月球和土星。

    巴鲁克最先只是在纽约的一家小经纪行中干些打杂的活儿,周薪3美元,但他成为百万富翁却只用了一夜的时间。

    在他28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晚上,他在旅途中无意听说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歼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巴鲁克立即意识到,若能在第二天,即星期一黎明前赶回办公室操作,准能大发一笔。

    当时小汽车尚未问世,而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

    为了抢先一步赚钱,巴鲁克不惜花大价钱,租了一列火车连夜疾驰,终于在黎明前赶到办公室。

    在其他投资者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做成了几笔大交易,创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迹。

    中国人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而在“世界第一商人”的犹太人眼中,时间要比金钱宝贵得多,理由有三点:一是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二是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三是自己有多少金钱自己知道,而自己的生命还剩多少时间却无法知道。

    所以,犹太人做生意总是直来直去,快刀斩乱麻,从不浪费时间。

    犹太大亨摩根说:“哪怕只拖沓一分钟也是天大的浪费。”

    他的经理们都知道他的这种作风,于是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干净利落地说明问题,任何含糊和拖泥带水的报告,都会遭到他严厉的责骂。

    摩根和客人会面的时候,会直截了当地问来客或属下有什么事,然后简明扼要地交代三两句重点或大原则,就把来人打发了。

    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与任何人聊天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即使是总统来了,也一视同仁。

    李嘉诚也是因为抢在时间前面工作而获得了第一次的人生成功。

    他年轻时为别人打过工,床头上总有两个闹钟,以便准时在早上6时大声叫醒他。

    而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快10分钟。

    他这样做是为了能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别人每天只工作8小时,他一天却工作16小时,天天如此。

    也是从那时起,他已习惯把闹钟拨快10分钟,这样他可以早点儿起床,争取时间,尽快开工。

    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的销售业绩远远超过其他同事,年仅18岁就被公司提拔为总经理。

    有一次,一个青年画家拿着自己的画作请教大画家柯罗。

    柯罗指出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呢?

    你想明天才改动?

    要是你明天死了呢?”

    生意人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能马上办的事,就立即着手办理,决不推三阻四、拖拖拉拉。

    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鼓励人们说:“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绝不拖延,拖延者很难成功,永远都不要对自己说‘明天再去行动!’”

    风险与财富成正比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病重,把一切国事交于晚年宠幸的张易之、张宗昌二人处理,只令二人亲近,大臣不得近前。

    大臣们担心二张有篡位之心,焦急地筹划对策。

    宰相张柬之虽然已经80岁了,决心甘冒风险,出面组织策划铲除二张。

    一日,张柬之带领御林军500人,径直闯入武则天的寝宫,随即将张易之和张宗昌斩首。

    武则天正欲起身,张柬之进前奏报:“张易之和张宗昌谋反,臣已将逆贼杀死。”

    病重的武则天对此无可奈何,只得让太子继位。

    张柬之对李唐的再造之功,全归功于他个人的胆子大,敢于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除掉二张。

    放开胆子如此一搏,保住了唐室,自己也受世人敬仰,留芳名于万世。

    人生就是一场大赌博,此话一点儿都不假。

    荣华富贵永远和风险相伴,有多少风险就暗藏了多少成功的机会,而且风险往往是与财富成正比的。

    菲律宾籍华人郑周敏先生曾经是华人富商,其个人拥有的资产高达130亿美元,他名下的土地,更是无法估计。

    但郑周敏的创业过程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每一项大决策都被他人看成是一次大赌注。

    对此,郑周敏说:“由于我做了人家不敢做、甚至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因此更容易抓住机会赚钱。”

    他还忠告商人们:“做生意就不要怕冒风险,下了决心就全力以赴。”

    据统计,美国70%的风险投资项目失败或者持平,而台湾彻底失败率不到20%。

    但是,美国风险资本成功后利润率是60倍,最小也是20倍,而台湾风险资本成功后利润率只有6倍。

    从这个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风险大,利润大;风险小,利润也小。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

    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

    问题的关键在于,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

    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人。

    犹太商人之所以是世界第一商人,就是常常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而得以发迹的,大亨哈默在利比亚的一次冒险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当年,有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石油公司参加了利比亚政府的投标。

    实力还很弱小的哈默也得到了两块地盘,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因为这两块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而放弃的。

    这两块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

    他在这两块地上钻出的前3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不可告人的贿赂金。

    于是,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让冒险进行到底。

    就在他和股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后,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油井也陆陆续续出油了。

    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产出的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

    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油井。

    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

    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美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

    这次冒险使得哈默羽翼渐丰,之后他又大胆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成为真正的石油大王。

    一个能赚大钱的商人,必然敢冒巨大的风险。

    商场上一笔生意能获得利润的多少,往往与经营者应承担的风险大小成正比,所担风险越大,所得利润越多,这已经是商界的一条古今一理、中外相通的法则。

    香港华达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晓华,向来拒绝参与任何财富排名,人们不知道他的资产到底有多少,只知道他旗下的几家企业效益卓著,年利润高达上亿美元。

    李晓华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靠代理“101毛发再生精”赚得了了上亿元资产。

    之后,他来到了香港。

    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业波动很大。

    那时候香港房价是跳楼价,给钱就卖,而且连家具、电器都不要了,一概奉送。

    李晓华想,电视机也好、冰箱也好,流水线想生产多少生产多少,而香港就这弹丸之地,唯独土地、房屋是生产不了的。

    李晓华对香港楼市一定会大幅上涨很有信心,就把公司所有的钱都购买了房地产。

    当时,很多人反对他的做法。

    而李晓华则告诉劝告他的朋友:“这个机会你们还没有意识到,将来事实会教育你们,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正如李晓华所料,不到半年,香港的房地产已经几倍往上翻,等他陆续把自己所有的房产抛出去之后,自己的财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倍。

    大获全胜之后,李晓华转战马来西亚。

    他通过关系了解到,马来西亚正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因为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油气田。

    只要修条公路,油气田这个项目就会正式招标,这条公路就会升值,公路两边或者公路上的所有土地就会大幅度增长。

    李晓华认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但让李晓华为难的是这个项目要10多亿美金,而他自己并没有那么多资金。

    于是,李晓华把他所有的资产,包括房屋、车辆等等全部放到银行作为抵押,然后用贷到的资金,在修公路的土地上买下很多的土地。

    他的贷款期只有半年,如果半年之内马来西亚不正式上马油气田这个项目,他的土地不仅不能增值,还会在一夜之间破产,会从亿万富翁变成一个穷光蛋。

    随着时间推移,马上就要半年了,但是油气田的消息一点都儿没有。

    刚开始,他住在马来西亚五星级酒店里等待消息,接着转到四星级酒店,再后来,他交不起房钱了。

    在那种情况下,看到李晓华的遭遇,有一个老华侨同情地对李晓华说:“你住到我这儿吧。”

    从那时起,李晓华就在老华侨的仓库里支起了一张床,吃最便宜的盒饭。

    就是在这样“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李晓华还是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就在半年贷款期限临到末期的时候,李晓华等待的消息终于公布了,消息也是那位老华侨第一个告诉他的。

    几天之后,很多人要买他的土地了,通过这次投资,李晓华不仅把银行贷款全部还清,同时,他又赚了多于原来数倍的钱。

    当李晓华离开马来西亚的时候,那位老华侨去送他,在临走的时候,李晓华送给那位老华侨一栋别墅。

    李晓华说:“非常感谢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挽救了我,你支持了我,你帮助了我,你收留了我。

    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今天还不知是什么样子。”

    几个商战回合下来,李晓华的资产增长了好几百倍;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从一个普通青年一跃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商人,他凭的是什么?

    就是敢冒险、冒大险。

    财富跟着激情走

    商人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陷阱则是满足现状。

    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没有主见、因循守旧,那么肯定没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富贵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要想成为富豪,就要不畏艰险、积极进取。

    没有激情怎能成功?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人说这样的一句话:“唉!我这一辈子注定发不了财!没办法,我就这样的命。”

    说这种话的人完全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他们不是没有赚钱的命,而是缺乏创业的激情,缺乏冒险的勇气,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心态。

    日本千亿富豪系山英太郎白手起家,30岁即拥有几十亿日元的资产,经营18家公司。

    他32岁投身政治,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在日本政经界呼风唤雨。

    2001年秋天,在针对全日本经营者举办的研习会上,这位千亿富豪公开了自己的赚钱哲学:“别和穷人交往。”

    系山英太郎的观点是:穷人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钱的穷人”,跟这种人交往,只会陷入老是自掏腰包的境地。

    如果想要存钱,就必须节省这种不必要的花费。

    想找人一起吃饭、喝酒,找比自己有钱的人做伴当然更为明智;而另一种穷人不仅是没钱,也是缺乏理想、缺乏斗志的人。

    与这样的人交往,绝对是浪费时间,毫无任何意义。

    没有胆识的人肯定就没有赚钱的激情,再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尝试。

    想赚钱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激情!

    在当今中国成功的大富豪中,很多人当初都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如刘永好、南存辉等,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有着不信命、不服输、不信邪的强者心态。

    英雄不论出身,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个贫民,没有创业的激情,那你今生将永远是一个穷人。

    具备了激情,就一定能够赚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只要具备了激情,你就会自始至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去不断努力,不断地去摒弃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更加斗志昂扬地坚定必胜信念,不断地去学习有用的新东西,不断地去调查、分析、研究市场和项目,不断地去挖掘和寻找创业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商机等等,不断地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和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去扩充自己的实力和规模。

    因此你兜里的钞票、你账面上的存款也就肯定会不断地增加再增加了!

    激情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与行动力。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出全部才能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只能发挥他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才能。

    一个老故事说,如果给你一篮鸡蛋,你能把它变成一座农场吗?

    可能绝大多数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太不可思议,并给出否定的回答。

    但是,在有胆识人的眼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肯定的:没问题!

    这些有胆识的人会先把蛋孵成鸡,再让鸡生蛋,蛋再孵成鸡……如此循环往复,鸡越孵越多,蛋越生越多,钱也会越来越多,买来牛羊,购置土地。

    于是,一篮鸡蛋就变成了一个大农场。

    这个奇迹一点儿也不稀奇,它证明了一个财富逻辑:小本经营也能成为坐拥百万家产的大富翁。

    为什么世界上的鸡蛋这么多而农场主却这么少呢?

    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缺乏梦想、缺乏激情。

    1955年,三洋电机创办人井植岁男家中的一个园艺师,因为欠缺赚钱的激情,白白丧失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有一天,园艺师向井植岁男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

    您教我一点儿创业的秘诀吧!”

    井植岁男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方面的事业。

    这样好啦,在我工厂旁有二万坪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一棵多少钱买得到呢?”

    “40日元。”

    井植岁男说,“好!以一坪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两万坪大约可种两万五千棵,树苗的成本刚好100万日元,3年后,一棵可卖多少钱呢?”

    “大约3000日元。”

    社长回答说,“100万日圆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都由我来支付。

    以后的3年,你负责除草与施肥等工作。

    3年后,我们就有600多万日元的利润,到时候你我二一添作五,每人一半如何?”

    不料圆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

    就这样,园艺师傅白白丧失了一个成功的良机。

    比尔·盖茨说:“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

    要想成为富豪,就永远不要安于现状,因为不满现状、奋发向上是赚钱发财的前提。

    中国一直没有像“麦当劳”这样的全球性餐饮品牌。

    1995年,一个叫乔赢的中国人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满怀激情地创办“红高粱”羊肉烩面。

    乔赢本来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任教,但三尺讲台拴不住乔赢飞翔的心。

    1990年,乔赢丢下教鞭,到郑州“杜康大酒店”当起了副总经理,随后又投奔当时如日中天的河南亚细亚集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