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问题根源-《明朝小相公》


    第(2/3)页

    这番话触动了朱瞻基内心,仿佛豁然开朗,多少年来,建文余党除之不尽,一直是朝中大患,可是今天听林墨细细分析一番,挺有道理!

    “你倒是说说,如何化解?”

    林墨又琢磨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请问殿下,当年陛下登基之后,对建文旧臣的家眷是怎么处置的?”

    “大多是流放充军,发配边疆,你问这个做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力主建文帝削藩的黄子澄、齐泰,他们都被朱棣凌迟处死,株连九族,妻女一律入教坊司为妓女。其次便是兵部尚书铁铉,铁铉在济南死磕朱棣三个月,还差点把朱棣用铁闸砸死,最后被凌迟处死,父母发配到海南,长子充军,次子为奴,妻女也被发配到教坊司。方孝孺更惨,本来姚广孝都把他保下来了,结果自己作死,直接领了个十族套餐。

    那场战役之后,有太多的人惨遭灭门,数万人被流放充军,像方何俊、叶红梅这种,只是漏网之鱼。

    “这些人应该还活着吧?”

    朱瞻基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林墨的意思,说道:“你是说,赦免这些人?不行不行,陛下绝对不会答应的!”

    “不一定要赦免啊!”林墨解释道,“先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只要别再继续受苦受罪,就相当于赦免了。”

    “如何改善?”

    “殿下先告诉我,这些人都在哪?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主要在云南、海南、奴儿干都司一带,大多数在服劳役。”

    “这样吧,我举个简单例子,不过……如果我说的不对,殿下可不要怪罪。”

    朱瞻基没好气地说道:“废什么话?赶紧的!”

    林墨说道:“比如说奴儿干都司某处地方,那里有几百人正在服劳役,肯定是一处苦寒之地,除了劳役基本上没什么人烟,如果朝廷下一道圣旨,在那里建立一处城镇,划拨一些钱粮,建设学堂、医馆等基础设施,让这里的人从苦役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不就相当于赦免了?”

    朱瞻基想了好久,然后说道:“你这个想法挺好,只是……实施起来阻力很大,且不说陛下,那些大臣们就不会同意!”

    朝廷中大部分人是靖难之役的受益者,现在搞这些小动作,暗中赦免了建文旧臣的家属,不就相当于承认了当年那场仗是造反?
    第(2/3)页